9月24日从安徽省经信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我省将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省战略,启动实施“3210”产业壮大工程,力争到2025年,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%左右。
坚持制造为基,着力在产业实力上迈上新台阶
制造业是强国之基,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。从后疫情时代看,面向“十四五”,制造业在全球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。我省将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,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省战略,启动实施“3210”产业壮大工程,5年内形成原材料、消费品、装备等万亿级产业3个,冶金、化工等2个五千亿级产业链、10个千亿级产业链、若干个百亿级接续产业。
力争到2025年,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%左右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、中部领先、长三角领先,形成更高质量、更具特色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续、更为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总体上迈入制造强省行列。
坚持企业为本,着力在主体培育上实现新跨越
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企业,要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。我省将大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企业家关键作用,实施“十百千万”主体培育计划,即“十企领航、百企领军”:支持海螺水泥、铜陵有色在“世界500强”中争先进位,力争到2025年,在新一代电子信息、高端制造、智能家电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、新材料、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,形成在全球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、规模超百亿元的领航企业40户,培育在深耕国内外细分市场、具有产业链“链主”地位的冠军企业400家。
实施“千企竞发、万企协作”:举办“创客中国”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,持续推动“个转企、小升规”,开展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和“千家百亿”融资计划,每年引导金融机构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提供信贷融资300亿元,形成具有“一招鲜”的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4000户左右,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2.5万户左右。
坚持创新驱动,着力在强基强链上取得新突破
同时,我省将大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,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。实施产业链提升“壮骨工程”。聚焦传统产业“强基础”、新兴产业“补短板”、优势产业“锻长板”、未来产业“抢布局”,每年滚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、精准靶向招商等10亿元以上“补链强链延链”项目100项。
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作机制,共建共享安全可控产业链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战略性产品升级改造计划,滚动实施“揭榜挂帅”科技攻关项目100项。
完善“三首”产品评定机制,落实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支持政策,5年内新增首台套产品1000项、首版次软件500项、首批次新材料200项。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。
加快合肥智能语音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,支持合肥市争创中国软件名城、中国声谷争创中国软件名园,力争“十四五”期间, “中国声谷”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,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、成长性好、创新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。
坚持数字赋能,着力在转型升级上拓展新空间
我省将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工程。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、运用新设备、开发新产品、拓展新业态,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,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,力争到2025年,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95左右。
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。“点线面”布局智能制造,全面推进人工转机械、机械转自动、单台转成套、数字转智能,每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8000台以上,“十四五”期间培育数字化车间、智能工厂1000家,创建一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。
实施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创新发展工程。加大5G基站、大数据中心、工业互联网等“新基建”建设,共建共享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,5年内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200个以上。开展“皖企登云”提质扩面行动,每年新增“上云”企业6000家以上。
|